如果2021是波动性商品的展现年,那么2022正在形成与去年重复的情景,因为不确定性的复苏仍然占主导地位。
从表面上看,大宗商品今年表现强劲,表现优于其他资产类别,标普高盛大宗商品指数今年上涨35%,十年来首次击败美国股票指数标普500。
但这一头条数字并没有反映出主要大宗商品今年的波动程度,有几项商品创下历史新高,而其他商品则在需求和供给相互抵消的情况下经历了大幅波动。
2021出人意料的是,中国在许多大宗商品市场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考虑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是原油、铁矿石、煤、铜以及所有可能的液化天然气(LNG)的最大进口国。
受中国影响最为强烈的行业是金属,随着中国钢铁厂生产出创纪录数量的建筑材料,5月份现货铁矿石价格飙升至每吨235.55美元的历史高点。
同样的中国需求也提振了铜,5月份伦敦铜合约升至每吨10747美元的创纪录水平。
不过,尽管铜价坚持不懈,但由于中国改变了钢铁产量,铁矿石暴跌,实际上,官方目标是2021的产量不会超过2020,而由商品价格报告机构阿格斯评估的现货价格在十一月下降到每吨87美元。
自那以后,该指数已回升至周一的122.70美元,但年底可能会低于2020年最后一天159.90美元的收盘价。
最近的复苏是以市场观点为前提的,市场观点很可能最终决定2022年的大宗商品价格,即中国将再次开放刺激措施,以提振萎靡不振的经济复苏。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铁矿石和金属以及用于炼钢的焦煤将成为主要受益者。
能源商品今年表现强劲,澳大利亚基准纽卡斯尔动力煤在10月中旬达到每吨252.72美元的创纪录高点。中国再一次成为了驱动力,尽管作为一场政治纠纷的一部分,中国维持着对澳大利亚进口的非正式禁令。
中国出于安全原因闲置了一些国内煤矿,这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导致产量下降,而与此同时,电力需求正在从疫情中恢复。
这导致中国贸易商试图抢占所有可用的非澳大利亚煤炭货物,从而推高了价格,最终拖累了澳大利亚的价格,因为印度被迫从印尼煤炭转向澳大利亚煤炭。
自创纪录以来,随着中国和世界第二大进口国印度提高国内产量,煤炭价格有所放缓。然而,假设亚洲经济体成功地过渡到冠状病毒的生存阶段,动力煤可能在2022年实现稳健增长。
强劲的地区能源需求也可能使液化天然气气井的投标保持稳定,特别是在北方冬季,尽管供应受限可能导致春秋两季通常的价格下跌比正常情况要弱。原油是一种主要商品,尽管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燃料进口国,但其影响力似乎不那么显著。
2021原油的主要驱动因素是石油输出国组织+出口商和供应需求的供应纪律,尤其是在北美洲和欧洲。但中国仍然对原油市场产生影响,主要是在2020没有像2021那样进口。
2021,中国原油进口量可能下降约7%,从2020天的库存量约为120万桶,到今年几乎没有库存增加。2022年的强劲经济反弹将导致中国购买更多原油,但库存建设阶段也可能即将结束,从而消除全球市场需求增长的源泉。
目前尚不确定的是冠状病毒将如何发展,各国是否会依赖高疫苗接种率并开放经济,还是会像中国一样尝试消除战略。这种不确定性可能使波动性成为唯一的确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