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铜对人类文明历史的重大影响是任何材料所无法比拟的。铜是第一个广泛应用的金属,从工业、日用品、建筑装饰乃至艺术领域,铜的身影在人们身边可谓无处不在。进入21世纪以来,铜的金融属性和其工业属性深度联动,成为经济走向的晴雨表,被称为铜博士,本文简明扼要对铜的定价、贸易和融资进行解读。
01
铜产业链定价模式
铜产业链介绍

铜的生产过程分为铜精矿开采,粗铜冶炼以及精铜冶炼三个步骤,这三个步骤将铜的产业链分成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采矿阶段,分露天开采、地下开采和浸出法开采;第二个阶段是冶炼阶段,分火法冶炼和湿法冶炼,其中火法冶炼还分粗炼和精炼两个流程,第三阶段是加工阶段,铜加工产品有铜棒、铜管、铜板、铜线、铜锭、铜条以及铜箔等多种类型。
定价核心
■铜产品定价体系:铜产品生产链可总结为“原料---电解铜---铜加工材”。其中,原料的定价方式一般为“电解铜价格-加工费”,而下游加工材的定价方式一般为“电解铜价格+加工费”。
■精炼铜是铜产业链的核心。并且由于目前国内外市场已经形成十分成熟和完善的定价体系,精炼铜也是这个定价体系的核心。
定价基础:价格决定的基础
■现货报价
市场:长江市场、上海有色网、南储、灵通
价格:最高价、最低价、平均
时间:上午、下午
■期货报价
市场:LME、SHFE、COMEX
合约:当月、次月、主力
价格:收盘价、结算价、盘面价
计价方式——点价权
铜矿的销售
-国外为买方点价
-国内为卖方点价
废铜销售过
-供应商点价,即卖方点价
-买方点价,即铜材厂点价
-买方点价,即下游消费商点价
计价方式——点价操作流程

上游原料——铜精矿的定价
■铜产业链上游主要是铜精矿、粗铜、阳极铜以及废杂铜。
■铜精矿的国际定价:电解铜-加工费(基准品位)
■国际贸易中铜精矿价格:精炼铜价格-TC/RC
■大宗的铜精矿国际贸易中,普遍采用在LME某一作价期(即QP. Quotational Period)内,以“精铜价-加工费TC/RC”的方式确定铜精矿的价格。
上游原料——铜精矿的定价——TC/RC
■铜精矿加工费分为粗炼加工费(TC)和精炼加工费(RC),统称TC/RC,其标的物为含铜30%的干铜精矿,前者的费用单位为美元/吨,后者为美分/磅,TC和RC单位不同但在数值比上一般为10:1的关系,这是铜精矿国际贸易中惯用的表示方法,例如100美元/10美分,经过计算可得出TC通常为RC的1.5-2.5倍。
■例如铜精矿含铜量为30%,回收率为96.5%,TC/RC=60/6,则:
√-粗炼费=60/(30%*96.5%)=207.25美元/吨
-精炼费=6*22.0462=132.27美元/吨
-综合加工费= 207.25 +132.27=339.77美元/吨
■市场上的铜精矿贸易分为长期合同和现货贸易,由此引申出长期合同加工费和现货市场加工费两种TC/RC。一般来说,长期合同的加工费走势比较稳定,而现货市场加工费则受短期市场影响,波动较为剧烈。
■国际长单铜精矿加工费谈判一般每年从10月份LME年会时间开始至年末结束。在LME铜价相对稳定的情况下,TC/RC越高表明铜精矿价格越低,越有利于冶炼企业。
■TC/RC受多种因素影响,例如:精炼铜价格、大矿山的开工、停产、硫酸价格、冶炼能力扩大、原油价格等。
上游原料——铜精矿的定价——作价期

QP作价期的确定,即贸易双方确定铜精矿价格的时间限制。作价期一般从货物运抵工厂开始计算,在整个作价期中选择时机点价,确定最终价格,若迟迟不能确定,则以最后一天的结算价来确定。由于铜精矿进口有装船月、到港月之分,当铜价预期上涨时,冶炼厂一般选择相对较近的月份M+0或M+1(M为装船期)为作价期,若价格预期下降,则冶炼厂选择相对较远的月份M+3或M+4为作价期。
上游原料——阳极板和粗铜的定价
●阳极板的定价方式为精炼铜价格减去加工费,在阳极板供应紧张时,加工费有所下调,阳极板价格上涨。
●粗铜与阳极板类似
上游原料小结(如下图)

下游原料
精炼铜下游铜材的定价一般采用精铜价格加上各自加工费的方法来计算。铜材厂家一般采用点盘面价、长单定价、现货报价等方法来确定价格。其中长单定价方式是精炼铜生产厂家与下游加工商约定好加工费和数量,只有精铜价格会发生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