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废铜占全球铜市场的份额不到三分之一,但高盛(Goldman Sachs)表示,由于废铜在市场上不透明,其对铜价的影响一直被“误解或忽视”。高盛本月出版了《废铜入门》(A Primer on Copper Scrap)。此迹象表明,这一之前在供应链中不为人知的组成部分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术语很重要。废铜在一范围广泛的“洋垃圾”入境禁令中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洋垃圾”是一个笼统的表述,涵盖了从使用过的塑料、纸张到纺织品的所有东西。中国稳步收紧“固体废弃物”进口规定,已颠覆了全球废铜的流通。
随着中国朝着零“垃圾”进口的既定目标迈进,进一步的动荡正在路上。除非,中国的政策制定者能够被说服,废品不是垃圾。
重置供应链
中国去年禁止进口的“七类”废铜,通常是较低等级的材料,比如散热器和发动机。它们需要先物理拆卸,然后进行金属提炼。这些物品的进口总量从2017年的360万吨骤降至240万吨。不过,从废料进口的美元价值计算,隐含品位上升,对铜含量的影响较小。
中国已几乎不进口来自菲律宾等地的低品位废铜。2017年,菲律宾是中国第六大废铜进口来源国;而去年菲律宾降至第18位。今年头两个月,这一趋势加速。进口总量再次下滑27%,意味着品位上升。
马来西亚今年已成为中国市场比较大的废铜供应国,这证明了国际贸易流动正在进行重新配置。
一直以来,中国比较大的废铜来源国是美国。美国不仅出口高质量废铜,也出口低品位的废铜。后者途径香港进入中国大陆。然而,“七类”废铜禁令加上对美国废铜征收报复性关税,导致美国对中国的废铜出口量从2017年的68.8万吨骤降至去年的27.5万吨。
相比之下,美国对马来西亚的出口从2017年的5600吨迅速增长至去年的11.9万吨。这些物品在马来西亚拆卸,成为符合中国“六类”废料的高品质材料,并可按照新规定出口中国。去年,美国出口到马来西亚的废铜的铜含量水平均值为43%。今年头两个月,马来西亚出口到中国的废铜,铜含量均值为88%。
马来西亚似乎成为了离岸“净化”业务中心。随着美国对泰国、中国台湾等其它亚洲地区增加废铜出口,马来西亚并不是唯一的新兴废料转运中心。
新年新禁令
今年以来,中国进一步打击“洋垃圾”进口,运往中国的废品供应链将面临更多挑战。
2018年12月,中国生态环境部宣布,从2019年7月1日起,“六类”废铜将列入限制进口清单。这是中国在实施全面禁止之前,又一次收紧进口规定。中国力图在2020年年底前,限制进口所有品位在99%以下的金属废料。
在中国国内,无论是使用废铜作为原料的精炼厂还是将废铜混合到产品中的制造商,它们都将因废料限制进口而面临难题。建立可持续的国内废铜供应链的目标值得称赞。但要实现这一目标还需要几年时间,这给中国铜进口留下了一个短期缺口。
利益相关方在中国国内正谨慎考虑游说政府,将更高品位的废铜重新分类,并从“垃圾”黑名单中移除。
世界比较大的铜矿
中国改变废铜的相关规定已经影响到了供应链中精炼的环节。去年进口减少,增加了中国精炼铜的使用。但鉴于该行业(尤其是在中国)不透明,很难量化其使用量。高盛表示,去年全球废铜供应减少了40万吨,大大抵消了好于预期的矿山供应。精炼铜市场供应持紧。
根据高盛的说法,废铜可以被视为“世界上比较大的铜矿”。与其它铜矿不同,废铜可以对需求变化做出快速反应。新矿需要5到10年才能投产;而废铜供应可以在几个月内对价格的上涨和下跌有所应对。
正因如此,关于废铜是“固体废物”还是一种宝贵资源的争论很重要。